内蒙古合同制聘用人员管理办法

为进一步加强直属事业单位临时聘用(解聘)工作人员管理工作,规范办事程序,健全管理制度,保障用人单位和聘用(解聘)人员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有关规定,结合实际,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一条临时聘用人员一律实行聘用合同制,聘用合同根据每年年终对临时聘用人员的考核情况一年一聘,逐年签订。

第二条聘用工作坚持公开、公正、德才兼备、择优聘用的原则。

第三条临时聘用制人员应具备基本条件:

(一)诚实守信,品行兼优,身体健康,无违纪违法记录;

(二)聘用人员的文化程度、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根据工作岗位确定;

(三)身体健康,能适应岗位工作要求;

(四)聘用岗位所要求的其它条件。

第四条临时聘用人员的基本程序:

(一)应聘人员申请应聘相应岗位;

(二)直属事业单位审核临时聘用人员基本条件,向办人事处提交请示,经主任办公会议研究同意后,备案批复;

(三)试用期一般为三个月;

(四)试用期满,直属事业单位上报拟聘用临时工作人员报告,经主任办公会议同意后,试用合格者与用人单位签订聘用合同。

第五条 临时聘用制人员岗位要求:

(一)专业技术岗位:

1、能严格服从各级领导的管理与指导,完成岗位工作任务;

2、具有与聘用岗位相应的文化和业务知识;

3、有一定的工作经验,能够独当一面,熟练操作计算机;

4、尽职尽责,能与单位领导主动密切配合,不断吸取工作经验,协助做好各项工作;

5、严禁以任何借口向服务对象索要钱财、礼品等,一经发现,从重处罚,直至辞退;

6、承办领导和上级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财务岗位:

1、按照《会计法》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建立会计账簿进行会计核算、及时提供合法、真实、准确、完整的会计信息;

2、负责编制部门预(决)算,及时上报用款计划,严格按预算执行财务收支,控制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

3、负责编制记账凭证,对审核后的记账凭证进行记账,按时编制上报月、季、年度会计报表,并做好帐套备份;

4、负责保管财务印鉴中的法人印章,认真审核原始凭证,慎用法人印章;

5、负责固定资产账簿的登记工作,定期进行固定资产清查,调整固定资产账目;

6、负责单位票据的管理,并设立《票据领用登记簿》;

7、负责打印、整理、装订会计凭证、账簿、表册等会计资料和有关文件,认真做好财务会计档案的立卷、归档、保管和移交工作;

8、负责每月“五险一金”的缴纳和个税申报工作;

9、承办领导和上级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工勤临时性岗位:

1、服从各级领导管理与指导,完成岗位工作任务;

2、认真履行服务职能,严格遵守办公室各项制度;

3、认真履行后勤保障工作;

4、承办领导和上级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六条首次聘期满考核优秀的,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签订续聘合同,续聘合同要在聘用期满前1个月办理。

第七条聘用合同签订后,单位和临时聘用人员应全面履行合同规定的各项义务,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合同内容。在合同有效期内,签约双方可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对合同加以变更或修改,双方未达成一致意见时,除法律、法规以外,双方必须按合同的规定履行义务。

第八条单位为临时聘用人员建立个人临时档案。签订正式聘用合同的聘用人员应将学历学位证书原件、职称证书原件、身份证复印件交予自治区人防办人事处存档,所有证件在聘用人员离职时归还。

第九条单位按照有关规定,为临时聘用人员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金,应由本人承担部分由单位财务直接从工资中代扣代缴。

第十条临时聘用人员应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和聘用合同条款,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完成岗位工作任务。

第十一条临时聘用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单位有权单方解除合同关系。

(一)临时聘用人员在应聘过程中,有弄虚作假或采取不正当手段的;

(二)年度考核不合格的,不能继续履行岗位职责的;

(三)不履行聘用合同条款的;

(四)连续旷工超过10个工作日,或者一年内累计旷工超30天的;

(五)严重违反单位规章制度,发生责任事故,或者失职、渎职,造成严重后果的;

(六)违法乱纪造成严重后果,或者严重违背职业道德造成极坏影响的;

(七)违犯法律,受到刑事处罚的;

第十二条不论是解除还是终止聘用合同,临时聘用人员均须归还单位财物、办理移交手续后方可离岗;担任财务管理工作的人员,还应经单位审计后方可离岗,否则单位追究其责任。

第十三条临时聘用人员应严格执行单位考勤制度,擅自缺勤或无故离岗者按旷工处理。事假、病假、婚假、丧假等,严格按照单位相关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临时聘用人员应顾全大局,维护单位整体利益,不得无事生非、造谣惑众,不得贬低、损毁单位声誉,不得参与非法组织。否则,追究当事人责任。

第十五条 本管理办法由自治区人防办人事处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