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多少盾构机正在工作

中国盾构机全面崛起,1000台,从零到世界第一,到底强在哪里?

盾构机对于地下隧道施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近些年来我国的盾构机全面崛起。盾构机通常以一刀盘直径来决定来区分大小。通常以直径12米以上的盾构机称为“超大型盾构机”。我国盾构机从0到1000台,只用了12年。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国产盾构机强在哪里?

01

全面崛起,大小兼顾,1000台树立里程碑

现在,在我国广漠的大地下,正有数百台大型盾构机在稳步掘进。而伴随着我国“基建狂魔”的发展历程,盾构机发展迅速。它集开挖、排土、碎石、出渣、支护、衬砌、封固于一体,可以实现隧道主体的一次性成型,已经成为地铁、道路穿山隧道,跨海隧道、引水暗渠等大型隧道建造方面的必不可少的装备,它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动化智能化的优势,并且不受天气的影响。

不仅如此,盾构机在中国生产、下线速度惊人:

9月27日,中国超大直径盾构机“京华号”在中国铁建重工集团长沙第一产业园下线。这台盾构机最大开挖直径达16.07米,整机长150米,总重量4300吨,是我国迄今研制的最大直径盾构机。

9月29日,具有国产盾构机发展历史上里程碑意义的事情值得铭记,中国中铁自主研制的第1000台盾构机,“粤海14号”在郑州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下线。这是一台直径为8.64米的土压平衡盾构机,将用于广东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

从0到1000台,大小兼容,销量连续三年领先!从2008年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合式土压平衡盾构机下线,到现如今盾构订单超过1200台、出厂1000台、出口21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世界知名的中国盾构行业领先者,支撑中铁装备快速发展、中国盾构机产业爆发的,正是创新创造。

回望12年前,中国盾构机还是0。

1997年我国花费数亿元引进了两台盾构机,大大节约了人力成本,提高了建设速度。但是从操作机器,到更换绞盘,包括日常维护都没有中国人身影,更别谈技术研发。

一旦出现故障,还得请这些西方国家的技术人员前来维修,和其他重型进口设备一样,在维修的时候这些从来都不许中国人在场。

在下线仪式现场,中铁装备党委书记、董事长卓普周说:“盾构机,实际上是中国人的‘争气机’!”。

是的,12年以前,盾构机的关键技术还被国外垄断,国内使用的盾构机严重依赖进口。不掌握核心技术,设备需要外国专家远渡重洋进行检修。昂贵的进口成本,低效的设备维护,耗时的跨国沟通,中国在盾构机的应用上处处受制于人,严重影响着中国基建的效率和发展。

“盾构关乎国家建设,一定要造出属于中国人的盾构!”这是最早一批使用国外盾构机的中铁人共同的梦想。

02

造得出,造得好,更多创新在国产盾构机

经过多年探索与努力,我国研发团队突破核心技术封锁,2008年研发制造了中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合式土压平衡盾构机——中国中铁1号,实现了从0到1的跨越。次年,中铁装备成立,在郑州建立了国内最大盾构研发制造基地,拉开了中国盾构产业化的序幕。

目前,国内的隧道掘进设备市场的占有率可达到90%以上,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三分之二以上的市场份额。

国内盾构机的六大主力分别是:铁建重工、中铁装备、中交天和、上海隧道、三三工业、北方重工,这六家成为中国6大盾构机领先企业。

中国仅仅用了十多年的时间就能够发展到如今的地步,着实也是不容易,至于中国为什么没有直接生产出能够挖开17米直径隧道的的盾构机,我国的相关部门也进行了一番解释。并不是我们的技术达不到,而是当前没有这样的需求,如果真的有人下这样的订单,相信中国也能够造得出来。

“造中国人自己的盾构,造中国最好的盾构,造世界最好的盾构。”在中铁装备盾构车间的三句醒目标语,既是对中铁装备盾构机腾飞之路最真实的写照,也是中国工业自强不息奋斗史的缩影。

就在“粤海14号”正式下线同天,9月29日,中国最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长城号”在位于江苏常熟的中交天和顺利下线。“长城号”是中交天和自主研制的第9台超大直径盾构机。

2012年中铁装备第一台盾构机走出国门,成功应用于马来西亚。至今,中国盾构机先后应用到新加坡、意大利、波兰、澳大利亚、法国等世界各地,中铁装备2017年、2018年、2019年连续三年产销量世界第一。

2013年12月,中铁装备成功研制了超大断面矩形盾构,首次将矩形盾构用于城市下穿隧道和地下停车场的施工;2016年10月,为浩吉铁路白城隧道定制世界首台马蹄形盾构——“蒙华号”,应用项目荣获2018年ITA(世界隧道协会)“科技项目创新奖”,标志着中国在异形盾构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2018年,国内首台联络通道盾构机在宁波轨道交通3号线鄞南区间工程成功应用。

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掘进机研究设计院副院长张帅坤就称“京华号”盾构机应用了常压换刀、伸缩主驱动、高效大功率泥水环流系统、高精度开挖面气液独立平衡控制等多项核心技术;同时还创新性地搭载了管环收敛测量、管环平整度检测、同步双液注浆等系统装置,自主和智能性更高,也更加的安全和高效。它出厂后将被应用于北京东六环改造工程建设工作。

“上天有神舟,下海有蛟龙,入地有盾构”,隧道掘进机可穿山越海,是集机械、电气、液压、传感、信息、力学、导向研究等技术于一体的高端装备。

03

总结: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盾构机是德国海瑞克集团生产的盾构机,其盾构直径最大可达17.6米,堪称盾构机中的“巨无霸”。第二大的是日本制造的“贝莎”号,其直径达17.5米,长度达110米,重量更是高达7000吨。我国新下线的京华号盾构机虽然还并非世界最大,但与其差距很小,而且技术十分先进。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华勇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盾构下一步将挑战18米直径的世界纪录,一个盾构机就有6层楼那么高。”

中国是世界上隧道及地下工程规模最大、数量最多、地质条件和结构形式最复杂、修建技术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涌现出了以中铁装备为代表的中国隧道掘进机企业的佼佼者,诞生了中国最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世界首台马蹄形盾构机、世界最大直径硬岩掘进机等一系列标志性、创新性产品,并不断向世界最大、世界最小、世界首台发起冲锋,在世界隧道掘进机领域刷新中国高度。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