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我安全”——安全生产管理的最低层次在这种管理模式和环境下,直接从事生产的员工往往缺乏对安全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的正确认识,员工普遍缺乏责任心和敬业精神,自我约束和控制能力差,工作态度消极被动,积极性不高作风浮漂和懒散,容易导致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并出现所谓的“三高”现象,即领导干部高高在上基层员工高枕无忧,规章制度束之高阁。因而使员工的综合素质和技能难以得到提升,安全生产管理缺乏创新和生机,企业整体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在低层次和低水平上徘徊不前。结果是“不干不出事小干小出事,大干大出事”。
2“我要安全”——安全生产管理的第2层次它与“要我安全”相比,无疑上了一个台阶企业借助于各类事故通报、安全案例等文件资料深入浅出地对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潜在的危害以及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进行剖析,借助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宣传、说服教育,使员工能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与保护自身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员工的安全意识得以普遍加强和提高。对“我要安全来说,仅仅知道安全的重要性还远远不够,因为员工不仅自己要安全,也要提醒和督促他人确保安全这就对工作人员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懂得和掌握如何才能确保安全的本领,即要会安全。
3“我能安全”——安全生产管理的最高层次这一层次相当于人们常说的“无为而治”。此时,企业真正把安全生产当成了最大的效益,把安全当成企业馈赠给职工的最大福利。因而乐于在安全生产方面投入巨资,下大力气提高电网设备健康和技术水平,改善作业环境,提高安全工器具装备水平,提升员工安全素质和技能等,从而构筑起企业安全和谐的发展环境,使作业现场和作业人员行为实现可控、在控、能控。
安全管理层级指的是在组织或企业中,对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分层次、分级别进行管理和组织的体系。安全管理层级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层次:
1. 最高层级:最高层级通常由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或管理团队担任,他们负责制定和制定公司的安全管理政策、目标和战略,确保公司在整体上实现高水平的安全管理。
2. 中层管理层:中层管理层负责具体实施公司的安全管理政策和目标,他们需要指导和监督各级部门和团队的安全管理工作,并与公司的高层管理层进行沟通和协调,以确保各项安全管理措施的顺利实施。
3. 一线管理层:一线管理层通常是各级部门或团队的负责人,他们负责监督和管理各自部门或团队的安全工作,包括制定和执行具体的安全管理措施、监督和评估员工的安全操作、及时处理安全隐患和事故等。
4. 员工层级:员工层级是指组织中的普通员工,他们是安全管理的执行者,需要遵守公司的安全规章制度、参与培训和教育活动,积极参与安全检查和安全改进工作,确保自身行为符合公司的安全要求。
通过安全管理层级的划分,能够实现对安全管理工作的逐级指导和管理,确保各级别的工作有效协调,最终达到提升组织或企业的整体安全管理水平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