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警出警的五个步骤

(一)报案

1.公民、单位报案或举报经济犯罪,可以到当地派出所或直接到公安分局经侦大队当面联系,或书面举报。

2.公安机关经侦部门对报案和举报必须认真对待,立即受理,问明案情及报案、举报人的联系方式等,制作笔录。不得以任何理由对报案人推诿敷衍。

3.如遇有紧急情况,受理单位应当及时采取紧急措施,妥善处理。

4.举报人如果不愿公开自己姓名或报案行为的,公安机关应当为其保密,如有需要,应当保障举报人及其近亲属的安全。

5.公安机关号召和鼓励对犯罪的举报,案外人举报他人犯罪的实行奖金奖励。

6.报案人的权利:

一是在规定时间内知道是否立案的权利;

二是控告人对不立案决定不服的,可以在规定时间内提出申请复议的权利;

三是查询案件办理情况的权利。

7.公安机关在受理报案后,30夭内应将案件的初查情况及是否立案等结果回告报案人。

8.公安机关对已立案的案件,将积极开展侦查,在不泄露国家秘密和不妨碍侦查工作正常进行的前提下,每三个月将工作情况向报案人通报一次。

(二)立案

1.公安机关受理报案后,经审查,凡符合立案条件的,经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予以立案,凡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的负责人批准,不予立案。

公安机关决定立案的条件:

(1)有犯罪事实存在的;

(2)依法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

(3)属于案件管辖范围的。

公安机关严禁超越案件管辖范围越权办案,插手经济纠纷。

2、公安机关决定不予立案的,应当制作《不予立案通知书》,并在七日内送达报案人。

3、控告人对公安机关不予立案决定不服的,可以向原决定的公安机关申请要求立案的复议,或向同级人民检察院提出异议。

(三)侦查

1、已经批准立案的,立案单位应确定警力,及时展开侦查工作。在侦查进程中,公安机关可以依职权使用各种侦查手段,包括秘密手段和采取有关的的强制措施,以查明案情,收集证据并查获犯罪嫌疑人。

2.公民认为公安机关在侦查过程中,有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有权向公安机关的法制部门,纪检监察部门,督察部门或上级公安机关反映投诉。有权向各级人民检察院反映。

3.在侦查过程中,发现嫌疑人不够刑事处罚需要行政处理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应当撒消案件。

4.在侦查过程中,侦查部门发现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应当撤消案件。

(1)没有犯罪事实的;

(2)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

(3)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4)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5)犯罪嫌疑人死亡的;

(6)其他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的。

(四)破案

经过侦查,具备以下条件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经侦部门可以宣布破案,并制作呈请逮捕报告书移送本局预审大队审查起诉,追究犯罪责任人的刑事责任。

1.犯罪事实已有证据证明;

2.有证据证明犯罪事实是犯罪嫌疑人实施的;

3.犯罪嫌疑人或者主要犯罪嫌疑人已经归案。

一 装备必须带全:生命只有一次,时间不可逆行。

二 扣好所有扣子:着装出门代表的是一个群体,不是一个个体。

三 出警讲求速度:无论什么警情,既然你挡不住,那就尽快到达。

四 不要先入为主:不要夹带情绪,少说多听,全面了解。

五 注意你的身份:警察是中立者,向理不向人。

六 小心执法碰瓷:控制好情绪,不要用你的失误帮他人折抵错误。

七 做事良心第一:站在对方的角度想问题,立足善良的心理做事情。

八 说话要有依据:法律的规定是我们唯一的说话依据。

九 学会自我保护:对于警察,有视频才有真相。

十 帮助帮到穷尽:尽心到感动自己,再责难你,就不是你的错了。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