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因危险度和相对危险度怎么计算

一、归因危险度计算公式:AR% =(Ie-I0)/Ie×100%

是指暴露人群中的发病或死亡归因于暴露的部分占全部发病或死亡的百分比。

意义该指标反映某因素的暴露者中,单纯由于该因素引起发病的危险占整个病因的比例。

二、相对危险度计算公式

RR=暴露组累积发病率(或死亡率)/对照组累积发病率(或死亡率)

1、归因危险度(AR)是暴露组发病率与对照组发病率相差的绝对值。

2、RR与AR都是表示关联强度的指标,但其流行病学意义不同。

3、RR说明暴露者与非暴露者比较相应疾病的危险增加的倍数;

4、AR则是暴露人群与非暴露人群比较,所增加的疾病发生数量,如果暴露因素消除,就可减少这个数量的疾病发生

相对危险度表明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是对照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多少倍。说明暴露组发病或者死亡的危险性是非暴露组的倍数。RR值越大,表明暴露的效应越大,暴露与结局的关联的强度越大。其数值意义:

1、RR为0.9~1或1.0~1.1,说明暴露因素与疾病无关联;

2、RR为0.7~0.8或1.2~1.4,说明暴露因素与疾病有弱的关联;

3、RR为0.4~0.6或1.5~2.9, 说明暴露因素与疾病有中的关联;

4、RR为0.1~0.3或3.0~9.9,说明暴露因素与疾病有强的关联;

5、RR小于0.1或大于10,说明暴露因素与疾病关联很强

以相对危险度为例

相对危险度RR=暴露组率/非暴露组率

归因危险度AR=暴露组率---非暴露组率

AR%=(暴露组率---非暴露组率)/暴露组率

人群归因危险度PAR=总发病率-非暴露组率

相对危险度(RR)是反映暴露与发病关联强度的指标,也叫危险比或率比,是暴露组的率与非暴露组的率之比。

RR=暴露组的率/非暴露组的率

答案仅供参考!谢谢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