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逐步建立较为合理的内部价格和外部价格体系。条件成熟时,预算委员会下设价格定额中心;
(二)销售收入直接进入母公司资金帐户,销售费用与销售效益挂钩;
(三)按照招标采购、比价管理的原则,努力降低采购成本;
(四)建立定额管理体系,坚持费用包干和目标成本控制;
(五)严格控制人工成本总量,进行增人不增资,减人不减资的工资政策和增人增资,减人减资的工资政策的权衡;
(六)投资在基建单位初审,投资部复审两级审核的基础上,实行审计和预算两级监督,形成逐级监督、相互制约的投资管理控制体系;
(七)必要时,设立资金结算中心,加强资金的集约管理,实行“季预算,月拨款”制度;
(八)划分收入、成本、利润、投资等四类责任中心,推行责任预算和责任决算制度,必要时建立“两级核算”体系;
(九)财务中心逐步形成计划资金、经营财务、资本投资三足鼎立;构建预算管理系统与决算信息系统、内部管理控制与外部资本控制系统、企业价值评估与管理业绩评价系统等六大系统;
(十)逐步实现国际跨国公司的“标竿管理”和“零基预算”。
1、战略导向原则。
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一定要以组织战略为准则,致力于战略目标的实现。
2、目标依据原则。
做预算要以预算期的具体目标为依据,进行数据测算分析。
3、预算基础原则。
预算期各经营活动的预算是建立预算管理体系的基础,各业务归集后形成完整的管理体系。
4、创效目标原则。
全面预算管理其目标就是为组织创造效益。
5、资源保障原则。
建立全面预算,以获取资源和资源的有效利用为保障。
6、考核激励原则。
以考核激励为手段,强化预算各环节按照计划落实,实行全面预算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