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用表又叫多用表、三用表、复用表,是一种多功能、多量程的测量仪表,一般万用表可测量直流电流、直流电压、交流电压、电阻和音频电平等,有的还可以测交流电流、电容量、电感量及半导体的一些参数(如β)。

3万用表的使用

(1)熟悉表盘上各符号的意义及各个旋钮和选择开关的主要作用。

(2)进行机械调零。

(3)根据被测量的种类及大小,选择转换开关的挡位及量程,找出对应的刻度线。

(4)选择表笔插孔的位置。

(5)测量电压:测量电压(或电流)时要选择好量程,如果用小量程去测量大电压,则会有烧表的危险;如果用大量程去测量小电压,那么指针偏转太小,无法读数。量程的选择应尽量使指针偏转到满刻度的2/3左右。如果事先不清楚被测电压的大小时,应先选择最高量程挡,然后逐渐减小到合适的量程。

a交流电压的测量:将万用表的一个转换开关置于交、直流电压挡,另一个转换开关置于交流电压的合适量程上,万用表两表笔和被测电路或负载并联即可。

b直流电压的测量:将万用表的一个转换开关置于交、直流电压挡,另一个转换开关置于直流电压的合适量程上,且“+”表笔(红表笔)接到高电位处,“-”表笔(黑表笔)接到低电位处,即让电流从“+”表笔流入,从“-”表笔流出。若表笔接反,表头指针会反方向偏转,容易撞弯指针。

(6)测电流:测量直流电流时,将万用表的一个转换开关置于直流电流挡,另一个转换开关置于50uA到500mA的合适量程上,电流的量程选择和读数方法与电压一样。测量时必须先断开电路,然后按照电流从“+”到“-”的方向,将万用表串联到被测电路中,即电流从红表笔流入,从黑表笔流出。如果误将万用表与负载并联,则因表头的内阻很小,会造成短路烧毁仪表。其读数方法如下: 实际值=指示值×量程/满偏

(7)测电阻:用万用表测量电阻时,应按下列方法操作:

a选择合适的倍率挡。万用表欧姆挡的刻度线是不均匀的,所以倍率挡的选择应使指针停留在刻度线较稀的部分为宜,且指针越接近刻度尺的中间,读数越准确。一般情况下,应使指针指在刻度尺的1/3~2/3间。

b欧姆调零。测量电阻之前,应将2个表笔短接,同时调节“欧姆(电气)调零旋钮”,使指针刚好指在欧姆刻度线右边的零位。如果指针不能调到零位,说明电池电压不足或仪表内部有问题。并且每换一次倍率挡,都要再次进行欧姆调零,以保证测量准确。

c读数:表头的读数乘以倍率,就是所测电阻的电阻值。

万用表是一种通用的电测量工具,可以用来测试电流、电压和电阻等电学量。下面是万用表的使用说明和一些常见符号的含义:

接线方式:万用表的接线方式通常有两种,分别是串联接线和并联接线。串联接线用于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和电阻,而并联接线用于测量电路中的电压。

选择测量范围:在使用万用表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范围。如果选择范围太小,万用表将无法测量电路中的电信号;如果选择范围太大,万用表将无法提供足够的精度。

测量电流:测量电流时,需要将万用表的电流测量引脚插入电路中,并设置适当的测量范围。在测量过程中,要确保电路中的电流不超过万用表的额定电流。

测量电压:测量电压时,需要将万用表的电压测量引脚与电路的两个端点连接,并设置适当的测量范围。在测量过程中,要确保电路中的电压不超过万用表的额定电压。

测量电阻:测量电阻时,需要将万用表的电阻测量引脚连接到电路的两个端点,并设置适当的测量范围。在测量过程中,要确保电路中没有电流流过,否则会导致测量不准确。

常见符号的含义:

V:电压(Voltage)

A:电流(Amperage)

Ω:电阻(Ohm)

mA:毫安(Milliamperes)

μA:微安(Microamperes)

mV:毫伏(Millivolts)

kΩ:千欧姆(Kiloohms)

MΩ:兆欧姆(Megaohms)

电工证万用表是一种用于测量交直流电压、电阻、直流电流等的仪表,是电工和无线电制作的必备工具。万用表的基本功能包括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测量,通常被视为万用表的基本功能。

万用表一般由电流表(俗称表头)、刻度盘、量程选择开关、表笔等组成。使用时,将量程选择开关旋转到所需的测量档位,然后将表笔插入相应的插孔中,被测量的信号可以通过万用表内部的电路转换,最终在刻度盘上显示测量结果。

万用表的测量范围可以根据不同的档位进行调节,例如电阻档、电压档、电流档等。电阻档用于测量电阻值,电压档用于测量直流或交流电压,电流档用于测量直流或交流电流。此外,一些高级的万用表还可以测量频率、温度、电感等参数。

在使用万用表时,需要注意安全事项。例如,在测量高电压或大电流时,应该使用绝缘工具和采取保护措施,以避免电击或触电事故的发生。此外,在使用万用表之前,应该检查电池电量是否充足,避免因电池电量不足而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总之,万用表是电工和电子制作中常用的测量工具,具有广泛的用途和重要的作用。在使用时,应该遵循安全操作规程,并正确选择和使用不同的档位和功能,以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