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劳动仲裁这么难

收集证据难,虽然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偏向于劳动者,但是任然基于谁主张谁举证的大原则。对于初次经历劳动仲裁的劳动者而言,往往先与用人单位发生争议,事后收集证据,确实加大的收集证据的难度。如何收集证据,哪些证据是有效的,哪些证据是无效的,大多数劳动者没办法准确拿捏。

等待难,劳动争议纠纷,需先经过仲裁,对仲裁结果不服之后可以起诉到法院,而且目前各地将调解作为立案之前的必要程序,又无情的延长了时间,按照规定,一个常规的劳动争议案件,先申请仲裁,仲裁委立案然后排期开庭,45天内如果不出裁决,15日之内劳动者可向当地法院直接起诉,到法院阶段,先安排调解最起码拖一个月时间,不同意调解然后就立案审理,在6月之内做出判决,如果再经历二审又是调解1月,判决3月。所以如果劳动案件要打到2审,差不多就要花费到一年左右的时间。

接受用人单位的人心险恶难,当劳动者与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后,往往立刻就会感受到HR,老板,甚至同事的各种险恶操作,情感上,我为公司付出,却被这么对待,只得感慨人心险恶。

接受自己改变难,我相信绝大部分的劳动者任然是有着善良的本质,但是在维权过程中,发生与人争吵,肢体冲突确实也屡见不鲜,在仲裁开庭,法院开庭,也会只说对自己有利的,否定一些存在的客观事实。或者简单点说就是自己在撒谎,朴素的劳动者可能接受不了自己撒谎,会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

接受不利的结果难,这一点实际上是最难的。一旦仲裁或法院审理出现对劳动者不利的裁决和判决,劳动者第一感觉往往是我有理为什么是这样一个结果,甚至陷入怀疑,怀疑用人单位是不是有背景有后台,仲裁法院是不是才偏袒用人单位,我请的律师是不是两头吃,拿我钱办事的同时又收用人单位的好处,再上演无间道。全然不会考虑是否自己证据不足,是否自己主张不对所以才会得到这样不利的结果

执行难,赢了官司,赢了诉讼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能拿到钱,有些经营不善,面临破产倒闭的单位确实没有能力履行相关款项,当然也有一些恶意转移资金的单位。劳动者花费了时间,金钱,满怀信心和期望的赢了官司,却执行不到钱。真可谓赢了官司输了钱,输了信心

劳动仲裁要尽可能的做到裁决的事项公平公正,怎么这个过程当中不仅需要员工提供完整的申请资料,还要提供足够的证据及事实依据。

审核相关事实,证据材料是仲裁机构会非常谨慎,依据自己的经验及相关法律依据来判断双方所提供的事实证据是否为真实的,所以给人感觉是仲裁很麻烦。

劳动仲裁失败的主要原因有仲裁时效过了、证据不足等等。

当事人必须要在规定的时效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请求仲裁的书面申请,根据事实的依据,提出相关证据,对于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裁决不服的,在规定的期限内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会依照民事诉讼程序,依法对劳动争议案件进行审理的活动。

法律本身就是有局限的,你不能抱有太高期望

建议给法官写个详细的线索说明书

多点耐心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