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不要轻易确定工艺、确定了的工艺不要轻易更改
① 产品出质量问题,要找到问题的根源、主要因素或者主要表现;
② 在没有搞清楚问题前,轻易更改工艺其实掩盖了真正原因和问题。
2 . 过程控制要有量化和追溯的强烈意识
① 品质取决于众多的因素,不要忽略任何细节;
② 任何细节尽可能用数据去控制并记录;
③ 过程细节不进行控制和追溯会误导纠正、预防措施的制定。
3 . 解决问题一定要有耐心
① 不能浮躁,希望一口气吃个胖子;
② 发现异常情况不要因为与解决的问题好象没关系而置之不理;
③ 找不出原因和规律的时候不要不行动,可以把分析的影响因素控制规范起来;
④ 把以前试验和总结的一些经验和规律再复习复习;
⑤ 一旦发现一些经验和规律后,再深入下去把它上升为理论,哪怕多废点成本也值得;
⑥ 要知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也要知道“愚公移山”。
4 . 要建立预防的思维
① 质量管理的最高境界是预防,而不是出了问题后如何挽救;
② 任何质量问题出现前一定是有征兆的,就看你有没有方法、手段和经验去监控和识别;
③ 同一质量问题重复出现第二次时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④ 应该把每天的过程和结果数据用一定的工具进行整理,并从整理的结果中寻找规律和变化趋势,这些规律和显示的趋势是需要不断修正的;
⑤ 在加工产品之前各个控制要素要尽可能一致性要高。
5 . 质量控制一定要有管理的思维
① 不要希望直接靠工艺员来实现产品质量的稳定;
② 产品质量是制造出来的,不对直接制造者进行管理,质量永远不能稳定;
③ 所以要观察、关注和研究产品直接制造者的表现和状态,并针对这些表现和状态进行管理和调动;
④ 如果产品直接制造者表现和状态没有受控,一旦出了质量问题你永远分析不准确原因;
⑤ 不要以为我们现在工艺纪律中规定的过程控制要求都符合了,产品质量就绝对没问题;
⑥ 所以我们的过程控制要求要不断完善,同时也要把人管好。
6 . 要多听取意见和建议
① 不要认为别人不清楚实际、不能一下子解决问题,意见就没有价值;
② 但他们特别是产品直接制造者却能给我们很多提示和提醒;
③ 如果你能解决这个问题,谁的意见和建议都可以不听;但当搞不掂的时候,建议任何人的意见和建议都应该听,都应该去尝试和试验,不管你赞不赞同;
④ 质量管理的思维常常触及到科技的前沿,哪怕是随意的一句话或一个牢骚等,可能都指引或者暗示着一个重大技术革新方向,所以专业技术人员要是重视细节并善于捕捉细节的人。
一、人的因数
技术:八级工工资划分、
苦练基本功、严格“ 应知应会” 确保责任心,做到“五个三”
三自:自检、自分、自纠,控制一次交检合格率
三检:首检、互检、巡检
三工序:复查上工序、保证本工序、服务下工序
三不放过:质量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质量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质量事故的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
三按照:按照图纸、工艺、标准生产
二、设备因数
三好、四会、五纪律
三好:管好、用好、维修好
四会:会使用、会维护、会检查、会排除故障
五纪律:遵守操作规程、保持设备整洁、发现异常就处理、遵守交接班制度、管好工具和附件。
三、原材料要素
1、严把进料关
2、按照定额组织生产、减少原材料的浪费
3、搞好统计分析、精确下料
四、对工艺方法的控制对策
5有:有图纸、有工艺、有工装设备、有原始记录、有检验标准
3按:按图纸、按工艺、按标准,不断研究采用新工艺
五、对环境的控制要素
空间、噪音、 坚持四不走:
1、每天下班前场地不清扫干净不走
2、机床不檫洗干净不走
3、机床的工具和附件不摆放整齐不能走
4、门窗、水闸、电闸、电器没有关好不走
5、地面平整畅通、设施排列整齐、标志鲜明、窗明壁净、垃圾入箱不乱堆乱放、环保防尘毒设施完整、运转正常
六、质量改进八步骤——苦练基本功
1、现状调查——抓主要问题和主要矛盾(西瓜、籽麻、土豆、西红柿)
2、原因分析——一定要打破沙锅问到底、一直深入下去 举例:大厦出裂纹、冲洗腐蚀。
3、确定主要原因,由此制定对策
4、制定详细的一整套实施对策(样表内容) 5W1H方法
5、实施对策:条条件件落实到实处、落到每个人头上。
6、检查效果:首先要和目标值对照、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检查对照(技术、质量、工艺、用户反映)
7、制定巩固措施: 把成功的经验和工艺制度化、标准化;用文件化的东西永久性的进行改造写出质量管理的标准、写出管理的制度办法、写出修改后的工艺文件编号
8、遗留问题和下步打算:存在问题和下一步的打算
人的因素
设备的因素
原材料的因素
对工艺方法的控制对策
对环境的控制要素
质量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