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垄种植是一种农业生产技术,主要将田地分成若干小区,通过在小区的地面筑起一条条的土埂,形成一排排的垄。
这些垄的高度一般在30-40厘米之间,并且垄与垄之间要保留一定的间距。具体来说,根据作物的不同需求,垄的宽度和高度会有所调整。例如,小垄一般宽50-60厘米,高30-40厘米,主要用于传统的玉米、红薯、棉花以及蔬菜的种植;大垄则更宽一些,通常在70-85厘米之间,高度保持在40厘米左右,常用于双行种植如红薯、玉米、油菜等。成垄种植有许多优点。首先,它有利于土壤的透气性和吸收阳光的能力。由于土壤被堆砌成垄,与外界接触的面积增加,从而增加了吸收空气中养分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土壤的通透性。此外,垄的形成也增加了土壤接受阳光照射的面积,有助于作物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其次,成垄种植可以提高基肥的利用率。通过在垄中心的底部施用基肥,虽然用量较少,但利用率较高。最后,这种种植方式还能起到抗旱防涝、蓄水保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