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75后的历史老师我认为历史课的核心素养应该是———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这种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体现。
要想在45分钟里有效落实那就要结合课堂的教学实际,我个人认为在课堂上应该做到这几点:第一:时序整合。最起码要让学生理清课堂所学历史内容的时间脉络。第二:史料论证。根据相应的学情分析在课堂中适当加入图片和视频来论证所学历史内容,以此来增强学生对比较抽象的历史知识的理解。第三:整体理解。学生所学的历史知识都是具体的,但它们都是有机联系的,是一个整体,需要前后贯通,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采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说明了什么”,“还有什么”等,去层层引导学生掌握具体历史知识点。第四:价值引领。让课堂走进学生心中,帮助学生的到启示,使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情感和价值观。在一节课里把以上几点都做到了,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也就会慢慢养成了。以上是我个人的浅知拙见,现在我已由中学历史老师转入特殊教育,诸君如有异议或共鸣欢迎关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