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的由来及真正意义上的剪纸,应该从纸的出现开始,汉代纸的发明促使了剪纸的出现、发展与普及。
1500多年前南北朝时期木兰辞中就有对镜贴花黄的诗句,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地区的古墓中出土的图案花剪纸对马对路作品中很有特色,其精美的构图和娴熟的技艺令人叹为观止,那时剪纸已用于屏风、头饰等方面,起到节日遗失作用。唐代剪纸已处于大发展时期,杜甫诗中有暖水濯我足,剪纸招我魂的句子,以剪纸招魂的风俗当时就已经流传民间,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的唐代剪纸均可看出当时剪纸手工艺水平以及高画面构图完整表达一种天山人界的理想境界,唐代流行颉其镂花木版纹样,具有剪纸特色,如现藏日本正仓院的对羊、夕阳的纹样,就是典型的剪纸手工艺术表现手法。唐代民间还出现了利用剪纸形式制作的漏版印花板,人们用厚纸雕刻成花版,将染料漏印到布皮上,形成美丽的图案。宋代造纸业成熟,纸品名目繁多,为剪纸的普及提供了条件,如成为民间礼品的礼花、贴入窗上的窗花,或用于灯彩、茶盏的装饰。明清时期,剪纸手工艺术走向成熟并达到鼎盛时期,民间剪纸手工艺术的运用范围更为广泛,举凡民间灯彩上的花饰、扇面上的纹饰以及刺绣的花样等,无一不是利用剪纸作为装饰再加工的,而更多的是我国民间常常将剪纸作为装饰家居的饰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