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控柜布局的规范主要关乎柜内电气元器件的安装与布局。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规范和考虑因素:
1. 保护元器件:由于生产现场的环境可能比较恶劣,如存在颗粒粉尘、导电粉末,或者环境温度高、湿度大等因素,这都可能影响元器件的正常使用,甚至损坏元器件、缩短其使用寿命。因此,对元器件进行专门防护是有必要的。许多控制元器件对环境的IP等级都有严格要求。
2. 布线便利性:统一在柜内进行元器件连接有利于减少布线的复杂度,并确保走线简洁。此外,元器件之间的连接导线长度也会变短,有助于提高电气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元件高度与面板设计:面板和门板上的元件中心线高度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定,以确保操作和维护的便利性。
4. 防护等级:电气箱的防护等级应根据其所安装使用的环境情况来定。例如,用以安装控制机构之电气箱的防护等级为IP22,而一般工业用电气箱的防护等级可能是IP32、IP43或IP54。
5. 柜型选择:适用于装PLC的柜型通常选用固定柜,且门板为整门的柜型,如KB柜、九折柜和十六折柜等。这是因为PLC柜内元件基本上为整板安装,如果采用了柜门分割的柜型,可能会不便于安装和调试。
6. 操作与维修方便性:所有元器件应按制造厂规定的安装条件进行安装,确保操作方便,并在操作或维修时不会受到空间的妨碍。综上所述,电控柜布局规范涉及多个方面,包括电气元器件的选择、安装位置、防护等级、柜型选择等。在进行电控柜布局时,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确保电控柜的安全、可靠和高效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