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与超越的解读大概是这样我举两例子:弗洛伊德的主要观点是:社会影响人格,而阿德勒的观点是"个体影响人格"。
阿德勒在本书中非常重要的观点就是:自卑是人的天性,人人都有自卑情结。只是表象不同而已。有人可能会说那些强势的人、那些天生的优胜者、领袖难道也自卑。阿德勒认为他们同样自卑,甚至更严重。有心里学家曾经分析过"希特勒",他为什么在二战中如此痛恨并要灭杀犹太人?就是因为早年希特勒想要成为画家的时候,在维也纳招致以犹太人为主的画家的排挤,而埋下了仇恨的种子。心理学家认为:复仇心理就是一种严重自卑导致的变态心理。再举个例子:三个年龄基本差不多的孩子,在近距离的面对动物园的狮子时,会有完全不同的反应。第一个孩子可能会吓得大哭,立即跑到妈妈身边要我们回家。而第二个孩子可能会站在那儿一动不动,还会反复说"我不怕我不怕",其实你仔细观察一下他,他可能已经在瑟瑟发抖了。只是在故作镇静而已。而第三个孩子满脸好奇的问道:我向他吐口水怎么样呢?仔细看看,我们身边的小朋友是不是这样的?其实他们都发觉自己在面对狮子的时候处于劣势,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阿德勒认为:所谓自卑,就是人们在面对一个棘手问题时,感觉自己无能为力,由此产生的情绪就叫"自卑情结"。它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孩子忽然变得厌学、暴躁、不合作,成人忽然觉得不安、沮丧等。但要注意的是:更严重的"自卑情结",不一定就是表现的安静、顺从,有时,一个人举止傲慢,表现强势,夸夸其谈,事实也是在用外在的优越感来掩饰自己的自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