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很简单,大的原则只有一个,就是实在。
老实说很多老师跟学生讲课讲话什么的都是长篇大论的官话套话,一点不实在,所以学生也不爱听,因为一点作用也没有。如果老师能真正的设身处地的站在即将毕业的学生们的立场上,这个老师就是很了不起的。首先说明一点,职业生涯规划是教育不了的,因为那是件自然而然的事情,有的人不教他他也会有自己的打算,有的人一辈子都活的乱七八糟,更多的人只是随波逐流罢了,我们身边不是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吗?所以不要动不动就冠以“教育”这个头衔,那是非常不实在的话。职业生涯规划,顾名思义就是告诉学生“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自己要对自己的未来有所打算才行。虽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可是究竟哪一行才是真的适合自己的,自己的位置究竟在哪里,我想这是每个人都曾经疑问的问题。所以其实职业生涯规划的本质就是解答“我的位置在哪里,如何找到我的位置”这个问题。从这个角度入手会比较容易。要解答这个问题,就必须从所有问题的源头出发,那就是了解自己。只有引导学生们比较客观正确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让他们自己去想一想,他们才会明白各自这一生的任务是什么,该怎么办。其实这个问题到这里已经结束了,不过作为中国人,我们自古就有“送佛送到西”,“扶上马,送一程”的传统,所以作为师长,还应该跟学生们格外强调做人的“韧性”,一方面告诫他们未来要面对的风浪和社会阴暗面,另一方面要鼓励他们百折不挠,屡败屡战,决不能轻言放弃和灰心。今天的孩子们老实讲都很脆弱,从小就生活在一个虚假的教育环境里,很多学生毕业面对真实的社会时都不知所措,极端的事情也屡见不鲜。所以在临别之时,一句即时的告诫和鼓励要比无数句嘘寒问暖更实在,我想如果能够把这件事做到实处,这个“更好”也就达到了。当然最终这堂课的效果如何,其实也是和授课教师的个人魅力有很大关系,如果你还年轻二三十岁去讲这堂课,大概效果会很弱,因为人生经验很少,阅历智慧也不够。当然如果你是个思想深邃的人,表达能力很强 ……那是学生之幸。就说这么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