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炼中心,挖掘新意 提炼教育教学成果的过程是一个围绕课题“中心问题”寻找理性答案的思维过程。
提炼中心,首先要有本质意识。要善于抓住问题本质,从教育教学资料中提炼出带有规律性、富有指导性的中心话语。其次要有时代意识。要认真思考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新政策、新要求,思考教育教学的热点和难点。三是要有个性意识。成果要充分体现教育行动或经验的“独到之处”,善于把“独到之处”挖掘出来,否则就谈不上研究的新意。 2.实事求是,客观真实 提炼教育教学成果要做到“两实”:一是材料数据实。用客观真实的文字材料、图片资料和数据,描述教育现象,总结育人经验,说明教学问题。不能杜撰研究资料,不能虚构教育现象,不能编造调查或实验数据,然后在此基础上得出所谓的“结论”。二是研究案例实。提炼教育教学成果必须依据真实的教育教学案例,不能捏造教育事实,不能“移花接木”地拼凑研究资料,更不能想当然地得出某种“有效的”教育教学策略和方法。 3.语言简练,生动准确 提炼教育教学成果在语言方而应力戒两个倾向:一是戒花哨——片而追求文字美,或者一开始就引两句诗文,以示风雅;或者不必要地旁征博引,造成气势;或者在文字上故弄玄虚,以显深奥;或者在举例中加入过多的描写,喧宾夺主。二是戒烦琐——行文啰嗦,不该介绍的反复介绍,不该描述的反复描述,不该修饰的反复修饰。华而不实、重复啰嗦的文风与“提炼”成果的目的完全相悖。
4.严格的语言规范 提炼和表述教育教学成果必须使用规范的学术语言,具有朴实的文风。第一,要遵循语法规则,准确表达概念。第二,不宜使用文学色彩过浓的语言,以免影响成果的严肃性和科学性。第三,慎用模糊词语和比较词,用词做到准确无误。第四,评价别人研究成果或与人商榷时,注意行文分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