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因此,要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最重要的是明确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规范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细化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路,形成循序渐进的传统文化教育体系。一、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传统文化教育旨在引导青少年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把握中华民族精神,践行知行合一理念,使青少年成长为堂堂正正的中国人。这是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也是中华民族立国的根本。(一)了解中华文化知识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要学习中国传统文化,首先必须具备一定的基本知识。传统文化教育要阅读传统典籍,就要认识古代文字,这是学习传统文化的基础性内容,更是学习传统文化的前提。古今文字有较大差异,今天讲“我”,在古文中用“吾”“余”等,还因身份、地位的不同自称也大不相同。古今文字的含义也有差异,如《孟子·告子上》中“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的“羹”指煮熟的肉,并非现代的“羹汤”。古今文法也有不同,如“吾谁欺”,现代语序为“吾欺谁”。另外,古代经典里包含诸多文章、文学知识,比如诗词格律、文学源流等。古代历史文献里也包含诸多历史知识,如官制、服饰、礼节等。了解、掌握这些方面知识,是学习传统文化的基础,否则就根本不可能进入传统文化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