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逆向考研”是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催生的结果。
据相关数据统计,全国高校毕业生数量近20年来一直快速增长。
2022年高校毕业生数量达到1076万,首次突破千万;2023年预计高校毕业生数量将增长82万,达到1158万,再创历史新高。持续增长的毕业生人数与供不应求的就业岗位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进一步加剧了大学生“就业难”和“考研难”。第二,“逆向考研”是大学生迫于现实压力的理性选择。一方面,“逆向考研”能够确保“上岸”。经历过2022年考研的毕业生都有一个深切的感受,面对考研极度内卷的现实,“考得上”比“考得好”更符合心理预期。也就是说,报考“双非院校”可以提高考研成功的概率,降低考研的成本,在读研期间,还可以利用本科名校的背景获取更多的资源和支持。另一方面,优先选择特色学科,“双非院校”也是不错的选择。我们知道,“双一流”高校并非所有学科都具有较强的优势,而在不少“双非高校”,一些学科上的优势越来越显现,这也是“双一流”高校毕业生选择“逆向考研”的重要原因。考虑未来的发展前景和报考院校的学科实力,不得不说,这种理性的考研选择应该得到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