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的就是读书一提到读书,很多人都会想到古代的秀才,而对于古代秀才大多数都是在家寒窗苦读十余载。
而且对于古代的秀才我们听到最多的就是“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这句话,据史料记载,这句话最早的出处是在春秋老子《道德经》里面。《道德经》第四十七章写到:“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也就是说不用出去,就能够推知天下的事理;不往窗外,就可以认识日月星辰的运行自然规律。比如说诸葛亮,他就是通过读书做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晓人和,懂得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这里的秀才又被人们称为茂才,他原本指的是才之秀者。他曾经作为学校生员的专称,在现代也是用来比喻知识量丰富的人,在这里的秀才就是指读书人。在古代,我们都知道交通和信息都不发达,一般都是靠人力和马力来传达消息,而且等待消息传来的过程很是漫长,有的时候消息送达却没有了价值。在科技发达的现代,我们凭借着计算机和信息业的发达,才算是真正做到“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在古代男子最看重的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是要做到这几点就需要通过读书来一步步实现。对于读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读书方法,我们从古人的读书事迹中可以总结出一些读书方法,比如说诵读、抄读、听读、速读、精读等等,这些方法对于现代的我们也是很实用的。这里面的诵读是很多读书人的首选,日诵万言更是被当成一种美德人人传扬。比如说我国唐代诗人白居易,他就勤于诵读,甚至诵读文章到自己口舌生疮;还有那明清时期的学者顾炎武,他十三经尽皆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