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综合考虑各门功课成绩的基础上,应该优先选拔在某一学科上表现出类拔萃的学生,特别是对于在某一学科上具有浓厚兴趣且特别优秀的学生,即使其他课程的成绩都很一般,也应该破格录取,不拘一格降人才,不应死守成规。
原因有以下几点:1、 人各有所长,取其长而用之,事半功倍。用刀切肉,用的是刀刃,而不是刀背。
2、 人各有所好,所好之事,必能竭尽全力,大都能取得巨大的成绩,做出重大贡献。因为兴趣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就是“发动机”,就是一切力量的来源。
3、 不要老是用“英语/外语”将一些在其他学科上表现优良的学生挡在大学的门外。我们固然要全面发展,但是英语差的学生,难道就真的没有作为吗?我们国家很多老一辈科学家都没有学过外语,不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了吗?华为老总任正非英语一般般,不也登顶了全球通信设备制造商第一的宝座了吗?马化腾虽然英语不怎么好,但不也造就了互联网噱头“腾讯”吗?乔布斯不懂“汉语”,不也成就了今天的苹果公司吗?如果必须人人都要会或精通英语,那还要翻译人员干什么呢?我本人做了14年英汉互译了,在翻译汉译英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五花八门的汉语表述错误:表述不清,指代不明,标点符号乱用等等。我们的工程师技术了得,但是用汉语写出来的技术资料着实不敢恭维,晦涩难懂。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如果我们连汉语都学不好,还学什么英语!?当前很多大学流行着这样一种谬论——英语学的好,就是学习好,专业课学的好不好,都无所谓。因为很多学校都要求,英语拿不到国家四级证书,休想拿到学位证。我们现在过于强调英语,走了极端,导致我们“抓了芝麻,漏了西瓜”。码完这些字,也挺不容易的,大家别忘了点赞支持。谢谢!以上愚见,仅供大家参考,如有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