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北大的招生方式变了,而不少学校的思维方式没变自主招生从2014年至今,经过不断演化,自主招生名堂越来越多,其中清北的博雅/领军计划、筑梦/自强计划最为有名,其它985、211、双一流名校纷纷跟进,以下为2017年清华北大自主招生名额分配情况分析:这些数据代表了大学招生的一个趋势,清华北大在我国高等教育界有着最高地位,它们的趋势,也代表着未来的趋势。
清华、北大的招生规则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2014年甚至更早之前,清华北大有70%—80%的名额都放在裸分里面进行招生,但现在裸分占比只有15%到20%。清华北大的招生方式变了,而学校的教育方式没变,所以很难有清华北大的学生了。尤其是新高考改革的浙江和上海,裸考上清华北大已经不足三分之一,而浙江考生裸考进北大的仅6%。教育的方式没变,招生的方式变了,想要裸考进清北,从数据来看难度增加二三倍。同样的对于上海,裸分上本地9所211,也是如此,现在的招生方式更注重综合评价,也就是综合素质的培养,目的是逐步改变“一考定终生”的状况。愿望是好的,现实很残酷一线城市的家长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更高,培训、竞赛、培养特长等,考生步入名校的机会更多;而二三线城市开外的考生,大多数家庭还坚持着传统的进名校方式,无论是在课外培训、学科竞赛、特长培养等都与一线城市拉开较大差距,只能通过最终的高考来争夺仅剩的名额,难度可想而知!虽然说“专项计划”是为了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但是这仅是针对农村,按个人理解特殊招生解决的是“头尾问题”。放眼全国;2017年已经有90所具有自主招生资格高校,而这些学校给的名额也基本都放到高中名校里,中等和中等以下高中机会全无......而在高考人数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少了那么多招生名额,裸考难度极大,所以近几年很难有一些高中出现“黑马学生”、也很难在县城出现“黑马高中”。老师作为三四线城市的考生,深有体会,还记得我们上初高中的时候,会有报到“xx中学”(县高中排名中等)今年考了个北大真的没想到。作为县中的母校每年也能出三四个清华北大,可是近几年,高考成绩出来基本只有学校的文理科状元有机会,现在整个县城也就三四个而已......难道与自招名额过多,裸考名额缺失没关系吗?毕竟自招名额基本都是给市级高中,县级高中只能“扑空”。只能说名校越来越有名,普高就让它一直普通下去吧!作为考生的你们,面对武汉如此多的名校,家长鸡血就非常正常了,为了你们的升学,只想让你们踏进高中名校,而这时基本一只脚就踏进了大学名校校门。因此理解家长万岁,都是为你们好!这是我在一年前在微信公众号发的文章,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