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结论:错别字是正常现象,也是文案工作中允许出现的。
编辑、校对是在避免错别字出现的概率。我从3个点来说说如何降低错别字的概率,或者说如何尽量减少错别字。一、传统的“三校一审”普通人对文案编辑的职责,可能会有误解:认为文案编辑就是校对文字的。但实际上并不是。在正规的新闻单位,有着“三校一审”的规范流程。也就是每一篇稿件都要通过3个不同的编辑交叉校对,然后由主编最后过审。所以,校对文字仅是文案编辑最基本的工作之一。而有一些规模的出版单位里,校对是单独的工作人员。比如新京报的媒体矩阵,每篇稿件后面都单独列出了编辑、校对的名字。如下图我红框的标示。
二、3/1000的错别字有读者认为,正规出版社、大的新闻媒体单位就不允许出错字。这是误解。在行业内,国家标准是一千字里最多出现三个字。只要小于这个标准都是正常范围。如果超过这个范围,多错一个字,都要扣编辑、校对人员50-100不等的工资。所以,大的单位一般会很少出错,至少出错率会控制在国家标准范围内。看下图,编辑校对有这么多的国家标准来规范。但是,有一种情形,是万不能出错的,就是人名、地名,尤其是重要人物的名字。人名出错,就会被开除的。前几年网上的新闻一抓一大把。大家可以自行搜索。
三、巧用新技术降低错别字的概率但是,现在各个单位都有新媒体部门,很多仅有1-2个人,校对、编辑工作也没办法做得很细致、认真。从我10多年的从业经验来说,不管是文案编辑也好,专职校对也好,每个单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我现在也自己做新媒体,肯定不可能像正规媒体一样,有很多人做“三校一审“。只能是自己把写稿、编辑、校对全包了。我就找一些办法也尽量避免、减少错别字。
1、多看、多写,提高积累。校对工作不仅是错别字的校对,还有标点符号的规范,所以工作一定要细致、认真。这个不用多说,没有捷径。
2、运用WORD检查、筛选错别字,这个比较快速。如下图。上图中红框中,“一”字下面有红色的波浪线,这个就是WORD判断的疑似错别字。我会根据这个来筛选,判断是不是错别字。这是我经常会用的一种办法,比较快速,简单。
四、总结综上所说,编辑的工作并不是要消灭错别字,而是尽量降低错别字出现的概率。从传媒领域业说,尤其是新媒体从业人员来说,只有多读、多看,提高积累,再加上仔细、认真的工作态度,多利用一些现代的工具,可以快速识别错别字。我是一枚文案狗。大家可以关注我,查看更多关于自媒体运营的干货。也欢迎大家与我多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