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成为专家,你首先要付出那么一万小时。
如果急于求成,缺乏时间的沉淀、经验的积累,就好像拔苗助长一样,难以取得想要的收获,甚至可能颗粒无收。如此看来,“拔苗助长”在任何方面一定是坏事了。错!有的时候,农民伯伯为了丰收,也是会“拔苗助长”的。一般种庄稼的时候为了保证成活,农民伯伯都会在一个穴里放好几颗种子,但是等到种子发芽长出来的时候往往都会只留下一到两颗幼苗,其余的都会被拔除。拔掉多余的幼苗,是为了让剩下的幼苗更好的生长。如果这些幼苗都留着的话,会相互争夺土里的养分,抢占生长空间,叶片间相互遮挡会影响庄各自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最后反而会造成幼苗减产甚至无法长成成熟的植物,造成绝产。所以农村才流传这一句谚语:“合理密,两石一;种得稀,一簸箕。”因为资源有限,所以要把资源效用最大化。同样的一个道理也可以放到我们人的日常生活中。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很难同一时间多方向发展。这个也想学、那个也想做,想要的太多,就每件事情分出一点精力去做。大部分人的最终结果是什么事情都做不好。反倒不如专心致志地把时间精力花费在最主要的事情上,把其他的次要的事情先从我们心里拔除掉。这样最后取得的成果反而会更大。这个世界上,跨领域的天才毕竟还是少数,更多的是在一个专业上做精做深的专家。10000小时,如果按每天工作学习八小时,一周五天去计算,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五年。按照这样的计算方式,暂时先不考虑多方向同步进行所产生的精力下降的问题,如果想同时成为多个领域的专家,我们得花上多少个五年才行!苛求同时成为多领域专家,反而是犯了传统意义上的拔苗助长的错误。倒不如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再去考虑其他的方向发展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