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不仅要声音洪亮,疾徐有致,还要眼到口到耳到心到,全身心地投入,从诵读中体会节奏感,品味作品的情趣和神韵。
一是熟读成诵 诵读注重一个"熟"字。不是读一遍两遍,而是要读好多遍。古人早就说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二是抑扬顿挫 作家老舍先生说:"除了注意文字的意义而外,还注意文字的声音与音节。"这就发挥了语言的音韵美。我们阅读作品时也要进行音韵美的赏析。在朗读训练中则首先要抓住语句的停顿,重音,语调变化等技巧的培养。所以要借助音节的变化,来加强语气的喜爱,宁静,深沉,悠长,绵延等语感。三是深味涵泳 正如别林斯基所说的,阅读时,"你到处感觉到他的存在,但却看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但却听不见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补足这个缺点。"阅读活动应十分强调"寻言以明象"。口头读出来,就要迅速在脑海里浮现出生动可感的画面与思想来。四是悟理知义 抓住文字所表述的真实信息(知,情,意),能捕捉到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甚至达到"得意者越于浮言,悟理者超于文字","得意而忘言,悟理而遗教"的极高境界。学是为了用,要学以致用,用经典来洗涤我们的心胸,净化我们的心灵,明确人生的大义,砥砺人生的过程。要学习苏东坡的"八面受敌"学习法,深得入乎其内而又出乎其外的"出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