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给孩子等待的策略告诉孩子等待的具体目标。
比如,教孩子认识钟表,告诉他长针走到6的时候,动画片就开始了。也可用闹表或计时器,告诉他铃响了蛋糕就烤好了。也可以用一件事情做等待的标志,比如:“你洗完澡就到吃水果的时间了。”要让孩子明白,只有等待才会得到他期望的东西。 教孩子在等待时转移注意。比如,等着坐碰碰车的时候,让孩子玩玩别的玩具,或者讲讲故事、唱唱歌。也可以教孩子回想一些有趣的事情(比如以前看过的海豚表演),或者把自己不能马上吃到的棉花糖想象成胖胖的白云,把不能马上吃到的巧克力想象成黑泥巴,等等,让等待变得有趣。 发挥语言的“制动”功效。在孩子快要控制不住自己的时候,父母说一句“再等一会儿吧”可能就会起作用。也可以教孩子自己提醒自己:“我排第二个了,再过一会儿就轮到我了。”2、让孩子多玩规则性的情景游戏让等待成为孩子的自主行动 规则游戏能给孩子很多延迟满足的练习机会。比如,玩警察抓小偷的游戏,孩子们要轮流当警察和小偷,或者按照约定的规则来决定谁当警察,谁当小偷,并且相互配合。这就要求孩子们在当小偷时能够克制自己,扮好“小偷”的角色,耐心等待当警察的机会;当警察的孩子,在按游戏顺序该“退位”时,要能克制自己,交出自己喜欢的小手枪,甘心扮演“小偷”,等待“东山再起”。可见,其中有很多练习自我延迟满足的机会。而且,孩子们在游戏中的等待完全是自觉的、主动的,因此他们更容易忍受;一旦等到了当警察的机会,他们也会更加快乐。通过这些游戏,遵守游戏规则、克制自己、忍耐和等待等等变成了孩子们自己的需要和自主行为。因此,父母要鼓励孩子玩“过家家”、“小小医院”、“小小银行”等规则性游戏。
3、让孩子快乐地服从学会主动调节自己的行为 让孩子全心全意、心甘情愿地遵从成人的要求,约束和调节自己的行为,这可能吗?完全可能。所有的孩子都愿意让父母高兴,因此,孩子们会为自己接受父母的要求、认同父母的观点而感到满意、骄傲和快乐。如果孩子表现出这种愉快的服从,父母要鼓励他,让这种快乐促使孩子将成人的要求转变成自己内心的需要,逐渐学会主动调节自己的行为,控制自己的欲望,这对自我延迟满足能力的提高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4、给孩子主动选择和自主解决问题的机会能够灵活使用各种等待策略的孩子,更能做到自我延迟满足,这就需要孩子有比较强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澳大利亚的孩子,由于在日常生活中有更多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机会,因此独立自主性较强,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较强,在需要等待的时候,更容易主动采取一些策略,使自己坚持下来。而中国的父母往往低估孩子的能力,对孩子监管过多,使孩子过于依赖父母的控制,因而在面对需要自我控制的延迟满足情境时,没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因此,父母和老师要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多给孩子主动选择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发挥他们的自主性,这样,他们延迟满足的自我控制能力也会得到锻炼和提高。
5、给孩子一个充满温暖亲情的家温暖的家,充满爱意的父母,在孩子遭受社会适应的挫折时,能给他安慰和鼓励,让他重新有信心和勇气面对社会,面对成长的压力。所以,父母平时要多抱抱、亲亲孩子,让他感受到父母的爱。在孩子因为等待而焦躁不安,或者因为不能等待而失去他所期望的东西时,如果父母能够理解他、安慰他、鼓励他,他就会感到安全,情绪也会好转起来,并且更有信心和意志力来等待,忍受需要暂时不能满足的挫折感。而在孩子能够成功地等待时,父母的赞扬与关怀,会帮助他在面对其他需要延迟满足的情况时控制住自己。长此以往,孩子便会养成良好的自我控制习惯。
6、做孩子的榜样孩子善于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孩子。所以,父母不仅要在日常生活中指导、训练孩子的延迟满足行为,自己更要以身作则,做出表率。可以将针对孩子和父母的行为规则分别列出来,贴在家中的醒目位置,让孩子和父母互相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