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二级经济师考试

二级经济师考试,全称为全国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级),是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组织的针对经济领域专业人员的职业资格考试。该考试旨在评价和认证从事经济专业工作的人员是否具备必要的理论知识和专业能力。通过考试并获得相应级别资格证书的人员,将被认定为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经济专业人员。

一、考试目的与意义

二级经济师考试的主要目的是选拔和培养具有较高素质和专业能力的经济专业人才,以满足国家和社会对经济领域人才的需求。通过考试获得资格证书的人员,可以在企事业单位中担任经济师等中级职务,参与经济管理、决策咨询等工作。此外,该考试还有助于提高经济专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经济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报名条件

报名参加二级经济师考试的人员,需要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1.取得高中或中等专业学校毕业学历,从事经济专业工作满10年;

2.取得大学专科毕业学历,从事经济专业工作满6年;

3.取得大学本科毕业学历,从事经济专业工作满4年;

4.取得硕士学位,从事经济专业工作满2年;

5.取得博士学位。

三、考试科目与内容

二级经济师考试包括两个科目:《经济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与实务》。其中,《经济基础知识》为公共科目,主要考察经济学基本原理、财政、货币银行学、统计、会计等相关知识;《专业知识与实务》为专业科目,分为工商管理、农业经济、财政税收、金融、保险、运输经济、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经济、建筑与房地产经济、知识产权等10个专业类别,考生可根据自身专业背景和工作需要选择其中一个专业类别进行考试。

四、考试方式与时间

二级经济师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考生在答题卡上作答。考试一般在每年的11月举行,具体日期以当年发布的考试通知为准。《经济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与实务》两个科目的考试时间均为90分钟,分别安排在同一考试日的上午和下午进行。

五、合格标准与证书颁发

考试成绩实行2年为一个周期的滚动管理方法,应试人员须在连续的两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全部科目,方可获得资格证书。考试合格标准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一制定,合格分数线一般为试卷满分的60%,即84分(满分120分)。通过考试的考生,经资格审核合格后,由省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证书》。

二级经济师考试是衡量经济专业人员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经济行业整体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志于在经济领域发展的人员,应积极准备并参加这一考试,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增添一份光彩。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