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师是一种专业职称,它代表了在经济学领域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能力的专业人士。要获得经济师的资格,需要通过相关的职业资格考试。在中国,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简称经济师考试)是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组织实施的一项国家级考试,属于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一种。
一、经济师考试的性质与目的
经济师考试是一项评价应试者是否具备从事经济专业工作所需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水平考试。其目的在于科学、客观、公正地评价经济专业人才,并以此作为聘任相应专业技术职务的条件之一。通过考试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表明持证人具有从事相应级别经济专业工作的水平和能力。
二、经济师考试的报名条件
报名参加经济师考试的人员,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各项法律,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并符合以下学历及工作年限的要求:
1.高中毕业并取得初级经济专业技术资格,从事相关专业工作满10年;
2.具备大学专科学历,从事相关专业工作满6年;
3.具备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从事相关专业工作满4年;
4.具备第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从事相关专业工作满2年;
5.具备硕士学位,从事相关专业工作满1年;
6.具备博士学位。
三、经济师考试的科目与内容
经济师考试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级别,每个级别的考试科目和内容有所不同。
1.初级经济师考试设《经济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和实务》两个科目。其中,《经济基础知识》为公共科目;《专业知识和实务》为专业科目,分别按工商管理、农业经济、财政税收、金融、保险、运输经济、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经济、建筑与房地产经济、知识产权等10个专业类别命制试卷。
2.中级经济师考试同样设《经济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和实务》两个科目。
3.高级经济师考试则只设《高级经济实务》一个科目,按工商管理、农业经济、财政税收、金融、保险、运输经济、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经济、建筑与房地产经济、知识产权等10个专业类别命制试卷。
四、经济师考试的组织实施
经济师考试实行全国统一组织、统一大纲、统一命题的考试制度。考试原则上每年举行一次,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考试中心负责组织实施。考试成绩实行2年为一个周期的滚动管理方法,应试人员须在连续的两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全部应试科目,方可取得相应级别的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证书。
五、经济师资格证书的效用
取得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的人员,表明其已具备从事相应级别经济专业工作的水平和能力,用人单位可根据工作需要,从获得证书的人员中择优聘任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
经济师考试是评价经济专业人才的一项重要考试,对于提高经济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促进经济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