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经济师考试,全称为全国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级),是由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组织实施的一项国家级职业资格考试。该考试旨在评价和认证从事经济专业工作的人员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以选拔和培养高素质的经济专业人才队伍。
一、考试目的与意义
中级经济师考试的目的在于检验应试者是否具备从事经济专业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是否符合相应级别的专业技术资格要求。通过考试并获得相应级别资格证书的人员,表明其已具备担任相应职务的水平和能力。这对于提高经济专业人员素质、加强经济专业队伍建设、推动经济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考试对象与报名条件
中级经济师考试的对象为从事经济专业工作的人员。报名参加中级经济师考试的人员,需满足一定的学历和工作年限要求。具体条件如下:
1.取得大专学历,从事专业工作满6年;
2.取得本科学历,从事专业工作满4年;
3.取得第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从事专业工作满2年;
4.取得硕士学位,从事专业工作满1年;
5.取得博士学位。
三、考试科目与内容
中级经济师考试包括两个科目:《经济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与实务》。其中,《经济基础知识》为公共科目,主要考察经济学基本原理、财政、货币银行学、统计、会计、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专业知识与实务》为专业科目,分为工商管理、农业经济、商业经济、财政税收、金融、保险、运输经济(水路、公路、铁路、民航)、人力资源管理、邮电经济、房地产经济、旅游经济等12个专业类别,考生可根据工作需要选择其中一个专业类别进行考试。
四、考试方式与合格标准
中级经济师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考生在答题卡上作答。考试实行全国统一大纲、统一命题、统一组织的制度,原则上每年举行一次。考试成绩实行2年为一个周期的滚动管理方法,应试人员须在连续的两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全部科目,方可获得资格证书。
五、证书颁发与管理
通过中级经济师考试并达到合格标准的人员,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一印制并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该证书在全国范围内有效,是评定中级经济师职称的重要依据。持证者应按照规定参加继续教育,更新知识,不断提高专业水平。
中级经济师考试对于促进经济专业人员职业发展、提高经济专业队伍整体素质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考试并获得资格证书的人员,将在职场上拥有更多的竞争优势和更好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