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师是我国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之一,旨在考核和认定经济专业人员是否具备从事经济专业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注册经济师考试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级别,每个级别的考试科目和内容有所不同。

###初级经济师考试

####考试科目:

1.《经济基础知识》:包括经济学基础、财政、货币与金融、统计、会计和法律等知识领域。

2.《专业知识和实务》:涉及工商管理、农业经济、商业经济、财政税收、金融、保险、运输经济(公路、铁路、民航、水路)、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经济、建筑与房地产经济以及知识产权等12个专业类别。

###中级经济师考试

####考试科目:

1.《经济基础知识》:涵盖经济学基础、财政、货币与金融、统计、会计和法律等内容。

2.《专业知识和实务》:与初级相同,考生可以选择其中一个专业类别进行考试。

###高级经济师考试

####考试科目:

1.《经济基础知识》:主要测试应试者对经济学、财政、货币金融、统计、会计和法律等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专业知识和实务》:根据所评定的职称专业选择对应的专业类别进行考试。

####报考条件:

-初级:高中以上学历,并从事相关专业工作满1年。

-中级:中专学历需从事专业工作满10年,大专学历满6年,本科学历满4年,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满2年,硕士学历满1年。

-高级:中专学历需从事专业工作满20年,大专学历满15年,本科学历满10年,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满7年,硕士学历满4年。

####考试形式及题型:

-考试采用闭卷方式,客观题为主(如单选题、多选题、案例分析题等)。

-高级经济师考试可能包含主观题,如简答题、论述题等。

####合格标准:

-初级、中级经济师考试成绩实行2年为一个周期的滚动管理方法,考生须在连续的两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全部科目。

-高级经济师考试合格标准由各省自行确定,一般需要达到总分的60%以上。

####证书颁发:

-通过考试的考生将获得相应级别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该证书在全国范围内有效。

注册经济师考试主要考察考生对经济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不同级别的考试内容和难度有所区别,考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级别和专业类别进行报考。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