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法院是不可以判处死刑的,根据法律规定,基层人民法院对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第一审刑事案件,应当移送中级人民法院审判,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的需要报最高院复核。

基层法院不能判死刑。

1.基层人民法院对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第一审刑事案件,应当移送中级人民法院审判;

2.所以基层法院是不可能做出死刑和无期徒刑判决的;

3.中级人民法院判处罪犯死刑的,应当层报高院复核,由高级人民法院层报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1.适用前提不同,缓刑的适用以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为前提;死缓的适用,以犯罪分子被判处死刑为条件;

2.执法方法不同,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不予关押,而是由公安机关考察,所在单位或基层组织予以配合;而宣告死缓的罪犯必须予以关押,并实行劳动改造;

3.考验期限不同,缓刑的考验期限必须依所判刑种和刑期而确定,所判刑种和刑期的差别决定了其具有不同的法定考验期;死刑缓期执行法定期限为2年;

4.法律后果不同,缓刑的法律后果,依犯罪分子在考验期内是否发生法定情形而分别为:原判的刑罚不再执行、或者撤销缓刑,把前罪与后罪所判处的刑罚按照数罪并罚的原则处理,或收监执行原判刑罚。

学斯教育网提醒您,被告人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下级人民法院接到最高人民法院执行死刑的命令后,会在七日以内交付执行。但是,如果发现在执行前发现判决可能有错误的,应当停止执行,并且立即报告最高人民法院,由最高人民法院作出裁定。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二百六十二条,下级人民法院接到最高人民法院执行死刑的命令后,应当在七日以内交付执行。但是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停止执行,并且立即报告最高人民法院,由最高人民法院作出裁定:

(一)在执行前发现判决可能有错误的;

(二)在执行前罪犯揭发重大犯罪事实或者有其他重大立功表现,可能需要改判的;

(三)罪犯正在怀孕。

前款第一项、第二项停止执行的原因消失后,必须报请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再签发执行死刑的命令才能执行;由于前款第三项原因停止执行的,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依法改判。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