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排名一直以来都备受争议,许多排名因其荒谬性而引发广泛质疑。以下是一些典型的荒谬大学排名现象:
赞助与数据操纵:一些高校为了提升排名,向排名机构提供赞助,甚至直接拒绝赞助的学校可能会受到不公平对待。例如,软科中国最好大学排行榜曾因给东华理工大学排名过低而引发校方公开讨伐,显示出排名数据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存疑。
不合理排名:泰晤士高等教育排行榜中,兰州大学因未参评而未上榜,而江苏师范大学因提交资料亮眼而排名全国前三十,引发质疑。
刷论文提升排名:曲阜师范大学在USnews数学学科排名中名列中国第一,后被发现在外文期刊上疯狂刷论文以提升排名。
野鸡大学冒名顶替:一些非正规大学冒用知名大学的名字,如中国民航学院冒名顶替中国民航大学,上海工商学院冒用上海工商职业学院的曾用名,华东农林科技大学仿冒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
评分标准问题:QS世界大学排名的评分标准受到质疑,有人认为其离谱。例如,哥伦比亚大学在2023年U.S.News全球大学排名中排名大幅下降,引发了对排名数据准确性的争议。
排名的人为性与误导性:大学排名往往基于同行评估分数、捐赠基金规模等指标,但这些指标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存疑。例如,哥伦比亚大学被指控通过提供误导性数据来提升排名。
排名的自我实现预言:排名靠前的学校吸引了最优秀的学生,这反过来又延续了恶性循环,使得排名成为一场“皇帝的新衣”式的游戏。
排名的随意性:比勒费尔德大学在泰晤士高等教育排名中的显著提升,仅仅是因为一位学者参与了一项全球健康研究项目,显示出排名结果的随意性。
这些现象表明,大学排名不仅可能误导学生和家长,还可能损害高校的形象和信誉。在选择高校时,建议学生不仅要参考排名,还要多方核实信息,确保选择到正规、有实力的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