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质安全一词的提出源于20世纪50年代世界宇航技术的发展,这一概念的广泛接受是和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对安全文化的认识密切相连的,是人类在生产、生活实践的发展过程中,对事故由被动接受到积极事先预防,以实现从源头杜绝事故和人类自身安全保护需要,在安全认识上取得的一大进步。狭义的概念指的是通过设计手段使生产过程和产品性能本身具有防止危险发生的功能,即使在误操作的情况下来说也不会发生事故。广义的角度来说就是通过各种措施(包括教育、设计、优化环境等)从源头上堵住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即利用科学技术手段使人们生产活动全过程实现安全无危害化,即使出现人为失误或环境恶化也能有效阻止事故发生,使人的安全健康状态得到有效保障。
英国的Kletz教授首先提出了”本质安全”概念,
他认为物质和过程的存在必然具有其不可分割的本质属性,比如某物质有剧毒性,某过程是高温高压的等等,它是形成过程危害的根源,只有通过消除或最小化具有固有危害性质的物质或过程条件,才能从本质上消除过程的危害特征,实现过程的本质安全。
严格地讲,不存在绝对的本质安全过程,当某过程相比于其它可选过程消除或最小化了危害特征,就认为前者是本质安全更佳的过程。综上,本质安全即为安全的本质特征,则具有安全本质特征的过程称为本质安全过程,特征的不可分割性决定了它能从本质上实现过程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