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基础理论包括

包括:一、安全的概念 安全——是指免除了不可接受损害风险的一种状态。即消除能导致人员伤害,发生疾病、死亡,或造成设备财产破坏、损失,以及危害环境的条件。安全是相对危险而言的,在现实条件下,实现绝对的安全是不可能的,我们所说的安全是指相对安全。安全工作就是力求减少事故的发生和减少事故的损失。

二、 危险——是指造成事故的一种现实的或潜在的条件。 危险源——是指存在着导致伤害、疾病或财物损失可能性的情况,是可能产生不良结果或有害结果的活动、状况或环境的潜在的或固有的特性。 危险度——是指一项活动或一种情况下,各种危险的可能性及其后果的量度,是对失败的相对可能性的主观估计。

三、事故

1、事故的概念:是一种违背意志、失去控制,不希望有的意外事件。事故是指个人或集体在为了实现某一意图而采取行动的过程中,突然发生了与人的意志相反的情况,迫使这种行动暂时或永久停止下来的事件。

2、事故的分类: (1)记录事故:职工受伤,但伤情甚微,未造成歇工或歇工未满一个工作日的事故。 (2)未遂事故:已发生的威胁人身安全的危险事件,但未造成人身伤害的事故。 (3)轻伤事故:轻伤是指职工负伤后休息一个工作日以上,损失工作日低于105日的失能伤害,构不成重伤的。 (4)重伤事故:重伤是指造成职工肢体残缺或视觉、听觉等器官受到严重损伤,一般能引起人体长期存在功能障碍,或劳动能力有重大损失的伤害。损失工作日等于或大于105日的失能伤害。 (5)死亡事故:根据国家标准又分为四种: A、一般伤亡事故:是指一次事故中死亡1-2人的事故; B、重大死亡事故:是指一次事故中死亡3-9人的事故; C、特大伤亡事故:是指一次事故中死亡10-29人的事故; D、特别重大死亡事故:是指一次事故中死亡达30人以上或者死亡10以上但社会影响特别恶劣、性质特别严重的事故;

3、按事故伤害原因分类 (1)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3)机械伤害;(4)起重伤害;(5)触电;(6)淹溺;(7)灼烫;(8)火灾;(9)高处坠落;(10)坍塌;(11)冒顶片帮;(12)透水;(13)放炮;(14)火药爆炸;(15)瓦斯爆炸;(16)锅炉爆炸;(17)容器爆炸;(18)其它爆炸;(19)中毒和窒息;(20)其它伤害。

四、不安全行为 不安全行为——是指造成人身伤亡事故的人为错误。

1.动力理论,动力理论是确定劳动安全卫生工作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方向、指导和推动劳动安全卫生工作有规律地向前运动和发展的理论。

2.事故致因理论,事故致因理论研究造成工伤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原因和机理,寻求在什么情况下就会发生工伤事故和职业危害的规律。目前流行的有“事故因故因果关系”理论、“轨迹交叉”理论等。

3.人机学理论,人机学研究如何使人与作业环境、机器设备之间保持协调、安全、舒适、高效的人机关系。这种人机关系是实现安全生产本质安全化的核心。

安全的基础理论主要包:括动力理论、事故致因理论、人机学理论、安全流变一突变理论。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