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教育性教学原则的含义:教育(道德教育)是通过而且只有通过教学才能真正产生实际作用。
教学是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如何做到通过教学进行道德教育?首先,要求教学的目的与整个道德教育的最高目的保持一致,即养成德行;其次,为实现这个目的,要设立一个近的目标,即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影响/评价:在赫尔巴特提出这一理论之前,教育家往往把教学和德育分开,规定各自不同的任务。赫尔巴特的贡献在于:运用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具体阐明了教育和教学之间的本质联系,使德育获得坚实基础。但是他把教学完全从属于教育,将二者等同,具有机械论倾向。